首页    | 关于我们    | 联系我们   | 收藏本站   | 秘书处邮箱    | 京华湘商
李志起: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产业协同实现蝶变

来源:湖南企业商会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5-20

微信截图_20240520140546.png微信截图_20240520140608.png微信截图_20240520140620.png



北京市政协委员李志起: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产业协同实现蝶变


      来源: 人民政协网/振兴国际智库 05-11
     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之际,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成果显著。最新数据显示,中关村企业在京津冀两地设立的分支机构超过万家,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,经济总量跨越五个万亿台阶。


      北京市政协委员、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在接受人民政协网采访时表示,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间,交通协同、生态协同以及产业协同均取得了质的变化。特别是产业协同方面,北京的创新技术、创新成果在河北、天津两地落地转化,形成了新的发展模式。其中,智能联网汽车产业链成为三地协同发展的亮点之一,北京的创新技术与河北、天津的汽车产业紧密结合,形成了有机的分工合作。

      李志起还指出,北京作为全国科教资源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地区,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了龙头引领的作用。中关村的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密集输出,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。他形象地将北京比作高压水塔,其科技创新成果如水流般不断流向河北、天津两地。

     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间,不仅北京的企业和产品走了出去,北京的解决方案也成为三地共识。以首钢为代表的全产业链融合已成为亮点,曹妃甸的新首钢基地展现了新的生产力,环保水平有了显著提升。这一变化为未来三地继续深化产业合作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深度链接 | 李志起: 地方政府必须掌握的新质生产力发展“4大要点”

      来源: 振兴国际智库 05-09

微信截图_20240520140634.png


一辆自动驾驶车行驶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到亦庄的自动驾驶线路上(2024年3月1日)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


     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知识、技术、信息等为主要生产要素,以创新驱动为核心,具有高附加值、高技术含量、低资源消耗等特点的生产力。它强调的是创新与效率,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,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。对于地方政府,如何有效利用新质生产力来加速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,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。

      在最近一系列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后,我们发现“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”的核心策略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主要着手点:

      一、突出科技创新,强化产学研合作

      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。地方政府应着重投资于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,鼓励产学研深度合作。通过建立科研中心、技术转移中心和孵化器,可以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。同时,要搭建起企业与高校、研究院所之间的沟通桥梁,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,从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。

微信截图_20240520140646.png

4月17日,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车间,通用飞机生产场景。范柏文 摄


      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战略中,地方政府可以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,即“走出去、靠上去”的策略,通过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“飞地模式”设立研发中心,来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的深度合作。

      所谓“飞地模式”,指的是地方政府在一线城市租赁或购买场地,设立属于本地的研发中心或创新平台。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,它能够充分利用一线城市的科技、人才和资源优势,推动本地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。

      以我们实地调研的安徽芜湖为例,该市政府在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设立了研发中心,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和科研团队。这些研发中心不仅进行前沿科技的研究和开发,还与当地的科研机构、高校以及行业领先企业进行深度的产学研合作。通过这种合作模式,芜湖市成功地引入了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创新理念,极大地推动了本地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。

      二、升级地方主导产业,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

      这一战略包含两个主要方面:一是对地方主导产业的升级改造,二是引入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。地方主导产业往往是地方经济的支柱,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是提升地方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。升级改造的重点包括数字化转型和提升价值链地位。

      数字化转型: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,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避免的趋势。对于地方主导产业,数字化转型意味着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,如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,提升生产效率、优化管理流程、增强市场竞争力。例如,制造业可以通过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;农业可以利用物联网、遥感监测等技术实现精准农业管理。

微信截图_20240520140702.png

在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,熊猫机器人从冰柜中取出一听可乐(2024年2月29日)。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 摄


      提升价值链地位:地方主导产业不能仅仅停留在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,而应该向高附加值的设计、研发、营销等环节延伸。这需要通过技术创新、品牌建设、市场拓展等手段,提升产品在价值链中的地位。例如,传统制造业可以通过研发新产品、新工艺,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;农业可以通过培育新品种、推广绿色有机农业等方式,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
      在升级改造地方主导产业的同时,还需要积极引入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,以构建更加多元化、现代化的产业体系。战略性新型产业是指那些具有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、低资源消耗、环保节能等特征的产业,如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等。这些产业的引入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,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、建设产业园区等方式,吸引相关企业和项目落户。未来产业是指那些具有巨大发展潜力、能够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,如生物科技、量子信息等。这些产业虽然当前可能还处于起步阶段,但未来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、搭建创新平台、引进高端人才等方式,支持和培育未来产业的发展。

      三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以强化财力支撑

      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,资金是不可或缺的资源。为了确保稳定的资金支持,地方政府需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,一些先行地区的有效经验包括:


     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: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资金需求和项目特性,发行一般债券用于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,或者发行专项债券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。

微信截图_20240520140721.png

     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:设立产业投资基金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,专注于投资特定行业或领域。这不仅可以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,还能引入专业化的管理和运营经验。

      利用国际金融资源:向世界银行、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申请低息或无息贷款,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。探索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,吸引国际投资者,扩大资金来源。

      四、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,激发企业家精神

      民营经济是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。地方政府应创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,降低市场准入门槛,简化行政审批流程,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。同时,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,鼓励创新创业,支持企业做大做强。通过举办创业培训、提供创业贷款等方式,可以帮助更多的民营企业快速成长,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。



精华推荐

(2024-06-05)

张健吴梦军等出席"华东片区湖南商会联席会议暨湖南重点产业链招商推介会"

[详细]

(2024-06-07)

商会协办北京畅融工程2024年中小企业金融与法务论坛

[详细]

(2024-06-03)

闵敏出席"财产调查与保全执行技巧研讨会"致辞并作主题分享

[详细]

(2024-05-17)

周智佳、龙飞等带队参加湘阴县政府主办的樟树港辣椒节开幕式

[详细]

(2024-05-14)

润合美与八平方咖啡交流合作 携手打造精品咖啡新模式

[详细]

(2024-05-14)

东方雨虹入列2024中国品牌价值榜建筑建材第二位•利亚德荣登人民日报

[详细]

(2023-04-04)

重磅 | 2023衡商大会隆重举行 王晓鸣邓鑫铭等受聘为首批招商顾问

[详细]

(2023-04-18)

蒋志祥带队赴团省委汇报青促会工作并拜会知名旅美艺术家李自健

[详细]

(2023-04-07)

要闻 | 倪正东出席2023德商恳谈会发言

[详细]

(2024-06-14)

华图教育"质量百日行"活动正式开启

[详细]

(2024-06-14)

"长沙铜官窑文旅度假区"被文旅部确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

[详细]

(2024-06-13)

王芹应邀出席中国-阿联酋商业投资论坛

[详细]

媒体报道

友情链接

Leaen More +

主办:北京湖南企业商会       京ICP备19012620号   

   技术支持:北京煜嘉兴业科技有限公司